危言耸听的成语故事

拼音wēi yán sǒng tīng
基本解释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耸听:使人听了吃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
出处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意者危言骇世,姑一快胸中之愤耶!”
危言耸听的典故
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桓玄说:“矛头秫米剑头炊。”这句话的意思是把矛和利剑的尖头当米煮饭吃;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意思是说年过百岁的老头悬挂在枯萎的树枝上;顾恺之说:“井上轱辘卧婴儿。”井上的轱辘容易滚动,婴儿躺在上面非常危险。后人就把这种夸大形式吓唬人叫做危言耸听。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危言耸听)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止戈为武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
披肝沥胆 | 唐 刘贲《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策》:“或有以系危之机,兆存亡之变者,臣清披肝沥胆,为陛下别白而重言之。” |
一钱太守 | 清·李渔《无声戏》第二回:“成都有个知府,做官极其清正,有一钱太守之名。” |
筋疲力竭 | 唐 元稹《有酒》诗:“精卫衔芦塞海溢,枯鱼喷沫救池燔。筋疲力竭波更大,鳍焦甲裂身已干。” |
前瞻后顾 |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七十致仕》:“死期将至,尚留金紫之班,而必至日暮途远,夜行不休,前瞻后顾,无所栖归,不亦太可怜乎!” |
处实效功 | |
活蹦乱跳 |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 |
遗形藏志 | 汉·严遵《道德指归论·上德不德》:“遗形藏志,与道相得。” |
绳锯木断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连编累牍 |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回:“虽终日兀坐车中,不发一语,其实连编累牍也写不了他胸中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