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不识

拼音bù shí
注音ㄅㄨˋ ㄕˊ

繁体不識

词语解释

不识[ bù shí ]

⒈  不知道,不认识。西周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不处理,不主持。识,通“职”。

引证解释

⒈  不知道,不认识。

《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

⒉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

《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国语辞典

不识[ bù shì ]

⒈  不认识。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孔融不识其人,不敢开门。」
《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却叫许明不须同往,都到村相遇,作为不识的样子。」

⒉  不懂得、不明晓。

《文选·曹植·送应氏诗二首之一》:「游子久不归,不识阡与陌。」
《文选·嵇康·养生论》:「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

分字解释

※ "不识"的意思解释、不识是什么意思由超级国文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如果死了,只能怪他不识抬举,夜郎自大。

2.宁可让儿童一个字也不识,也不要使他为了学到这一些学问而把其他有用的东西都牺牲了。卢梭

3.看不清形势,不识时务,是要吃大亏的。

4.你这人就是不识时务。

5.南宋词人陆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陆游哪里知道现代的少年啊,“不识愁滋味”的时间似乎总是那么短暂,一眨眼,愉快的童年很快就过去了,剩下的则是升学压力带来的烦恼。

6.但‘家学渊博’一说,还倒真是南辕北辙呢!其实俺根本是道地的乡下农家出身;起码止家父上数三代人,都是虾字不识的老实农民。

7.沁贞暗恨沁心的不识大体,嘱咐林独了不要惊慌之后,赶紧御起身形向已经消失在夜色中的沁心追去。

8.我不识内涵,我没有钥匙,我不信谣传,一切均可理解,因为一切就是我自己。

9.戊戌年,张之洞曾经力挺康梁等人,出钱出力出关系,但也敏锐地看到维新派的外强中干和急功近利。在变法主旋律响彻朝野时,张之洞逆市操盘,“不识时务”地抛出了著名的。雪珥

10.哼,好你个穆玉不识抬举,等我一旦得了势,非叫你痛不欲生,让你死的非常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