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
词语解释
文质彬彬[ wén zhì bīn bīn ]
⒈ 原指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
英gentle; balance of outward grace and solid worth; combination of elegance end plainness;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文质斌斌”。
⒉ 文华质朴配合得宜,既有文彩,又很朴实。
引《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彬彬,文质相半之貌。”
《后汉书·章帝纪》:“敷奏以言,则文章可採;明试以功,则政有异迹。文质彬彬,朕甚嘉之。”
《南史·庾杲之刘怀珍等传论》:“怀珍 宗族文质斌斌,自 宋 至 梁,时移三代,或从隐节取高,或从文雅见重。”
明 刘基 《梅颂》:“文质彬彬,德之仪兮。”
章炳麟 《论式》:“如曏者一二耆秀,皆浮华交会之材,譁世取宠之士,嘘枯吹生之文,非所谓文质彬彬者也。”
⒊ 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
引元 费唐臣 《贬黄州》第三折:“见如今御史臺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四章:“陈教授 文质彬彬从容不迫地说。”
国语辞典
文质彬彬[ wén zhí bīn bīn ]
⒈ 文采和实质均备,配合谐调。语出后用以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唐·王勃〈三国论〉:「文帝富于春秋,光膺禅让,临朝恭俭,博览坟籍,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也作「彬彬文质」。
引《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镜花缘·第一五回》:「唐敖看那尹玉生得文质彬彬,极其清秀。」
近温柔敦厚 温文尔雅
反龙骧虎步 俗不可耐
最近近义词查询:
重大的近义词(zhòng dà)
吞吞吐吐的近义词(tūn tūn tǔ tǔ)
宽容的近义词(kuān róng)
隐蔽的近义词(yǐn bì)
荣誉的近义词(róng yù)
调换的近义词(diào huàn)
规划的近义词(guī huà)
兴冲冲的近义词(xìng chōng chōng)
念头的近义词(niàn tou)
布衣的近义词(bù yī)
其余的近义词(qí yú)
初春的近义词(chū chūn)
高潮的近义词(gāo cháo)
暗笑的近义词(àn xiào)
损坏的近义词(sǔn huài)
天主的近义词(tiān zhǔ)
路过的近义词(lù guò)
惊动的近义词(jīng dòng)
宛如的近义词(wǎn rú)
积极的近义词(jī jí)
伤害的近义词(shāng hài)
店员的近义词(diàn yuán)
支持的近义词(zhī chí)
现代的近义词(xiàn dài)
脾气的近义词(pí qì)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