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词语解释
道教[ dào jiào ]
⒈ 公元前6世纪时,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一种宗教,奉老子为教祖,南北朝时盛行起来。
英Taoism;
引证解释
⒈ 道德教化。
引《墨子·非儒下》:“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贫且乱,倍政之本,而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者也。”
《晋书·王沉传》:“九郡之士,咸悦道教,移风易俗。”
《明史·孝义传序》:“观其至性所激,感天地,动神明,水不能濡,火不能爇,猛兽不能害,山川不能阻,名留天壤,行卓古今,足以扶树道教,敦厉末俗,纲常由之不泯,气化赖以维持。”
⒉ 我国主要宗教之一, 东汉 张道陵 根据传统的民间信仰而创立,到 南北朝 时盛行起来。奉 元始天尊、太上老君 为教祖。初时,入道者须交五斗米,故又称“五斗米道”。 金 元 以后分正一、全真二派。
引《周书·武帝纪上》:“十二月癸巳,集羣臣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
明 冯梦龙 《梦磊记·观梅感梦》:“朕乃 宋 朝第八代天子是也,初封 端王,入承大统,素好道教,别号 道君皇帝。”
⒊ 指佛教。
引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下·求那跋摩》:“﹝ 宋文帝 ﹞又遣沙门 法长、道冲、道儁 等往彼祈请,并致书於 跋摩 及 闍婆王婆多伽 等,必希顾临 宋 境,流行道教。”
国语辞典
道教[ dào jiào ]
⒈ 崇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为教祖的宗教。相传创于东汉张陵,陵著有道书二十篇,自号天师,故也称为「天师道」。以符咒为人治病,讲炼丹长生之术,入教者须缴纳五斗米,时人称为「五斗米道」。始盛行于蜀郡,后经弟子广布,信徒渐增,遂正式成为道教,流传于全国。
近玄教
英语Taoism, Daoism (Chinese system of beliefs)
德语Daoismus (S, Philos)
法语taoïsme
最近近义词查询:
神奇的近义词(shén qí)
号衣的近义词(hào yī)
纯正的近义词(chún zhèng)
和平的近义词(hé píng)
参见的近义词(cān jiàn)
设备的近义词(shè bèi)
关联的近义词(guān lián)
骚动的近义词(sāo dòng)
年轻的近义词(nián qīng)
主干的近义词(zhǔ gàn)
激战的近义词(jī zhàn)
乐园的近义词(lè yuán)
黑幕的近义词(hēi mù)
文件的近义词(wén jiàn)
立时的近义词(lì shí)
信任的近义词(xìn rèn)
因而的近义词(yīn ér)
脾气的近义词(pí qì)
教室的近义词(jiào shì)
大约的近义词(dà yuē)
字据的近义词(zì jù)
不好的近义词(bù hǎo)
而且的近义词(ér qiě)
须要的近义词(xū yào)
强烈的近义词(qiáng liè)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