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Function get_magic_quotes_gpc()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pykjmxsj.com/e/class/connect.php on line 6
《国风·鄘风·柏舟》原文及意思全解_佚名作品-字海查​
首页 > 诗文 > 佚名的诗 > 国风·鄘风·柏舟

国风·鄘风·柏舟

[两汉]:佚名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国风·鄘风·柏舟译文及注释

译文

柏木小船在漂荡,漂泊荡漾河中央。垂发齐眉少年郎,是我心中好对象。至死不会变心肠。我的天啊我的娘,为何对我不体谅?

柏木小船在漂荡,漂泊荡漾河岸旁。垂发齐眉少年郎,是我倾慕的对象。至死不会变主张。我的天啊我的娘,为何对我不体谅?

注释

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泛:浮行。这里形容船在河中不停漂浮的样子。

中河:河中。

髧(dàn):头发下垂状。两髦(máo):男子未行冠礼前,头发齐眉,分向两边状。

维:乃,是。仪:配偶。

之死:到死。之,到。矢靡它:没有其他。矢,通“誓”,发誓。靡它,无他心。

只:语助词。

谅:相信。

特:配偶。

慝(tè):通“忒”,变更,差错,变动。也指邪恶,恶念,引申为变心。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7-89

2、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89-90

国风·鄘风·柏舟创作背景

  旧说多将这首诗与《邶风·柏舟》混为一谈,认为是共姜自誓之作。或以为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节,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作此诗(《毛诗序》);或认为是共伯被弑,共姜不嫁自誓,作此诗(《三家诗》)。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7-89

2、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89-90

国风·鄘风·柏舟鉴赏

  此诗的主人公可能是一个待嫁的姑娘,她选中的对象是一个不到二十的少年郎。姑娘的选择未能得到母亲的同意,所以她满腔怨恨,发誓要和母亲对抗到底。

  开篇以柏舟泛流起兴,写女主人公为自己的婚姻恋爱受阻而苦恼,就好比那在河中飘荡的柏木小舟一样。她早已自己相中了一个翩翩少年,他的发型很好看,透出活泼灵动的精神劲儿。这就是女主人公的心上人,她非他不嫁,至死不渝。可是她的母亲千般阻挠万般阻拦,死活不同意这门亲事。母女的意见不统一,爱情就发生了危机。女儿要么放弃己见,要么作坚决的抗争。看来诗中女主人公是持后一种态度的:至死誓靡它!坚决到这种程度,母亲也就难办了。但要为娘的改变主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女主人公一面誓死维护爱情,一面从内心发出沉重的叹息:娘呀天啊,为什么就不相信我是有眼力的呢!这一声叹息,使得诗的内容变得沉甸甸的。

  古代男女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像这种敢爱敢恨的女子自己找婆家的事情,真是有违传统习俗的,当父母的当然不会同意。可能也不一定是父母要展示权威,多半是他们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为儿女把关,以确保日后生活美满。但是代沟的存在,使两代人的择偶观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和冲突。这原也正常。问题的关键是,母女二人的矛盾不可调和,因此才有了“之死矢靡他”的决绝抗争。

  这首诗反映了先秦时代汉族民间婚恋的现实状况:一方面,人们在政令许可的范围内仍享有一定的性爱自由,原始婚俗亦有传承;另一方面普遍的情况已是“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非媒不得”(《齐风·南山》),礼教已通过婚俗和舆论干预生活。所以诗中女子既自行择欢,却又受到母亲的制约。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诗中也就表现了青年男女为了争取婚恋自由而产生的反抗意识,这是一个很新很有价值的信息。

佚名简介

唐代·佚名的简介

佚名共有诗(421篇)

猜你喜欢

嘲灯花鹊噪

明代于谦

鹊噪灯花亦偶然,人间喜信只虚传。朝朝暮暮知多少,误却归期又隔年。

庆春泽 浴南温汤

近现代邵祖平

乾轴流膏,阳和炽炭,玉池终日常盈。蒸燠爞爞蕴隆,红雾吹冥。

挂冠解带欣浮拍,融热浪,肌缓骸轻。洗连朝马殆车烦,毛发俱清。

一枝山房见新月

清代谢道承

墙角光仍隐,檐牙淡欲流。葛衣凉似水,板屋静于秋。

山鬼吊灯暝,林鸦绕树幽。关河同一照,惆怅此淹留。

牡丹百咏 其十

明代张淮

红玉肌容艳有神,九天飞下一仙真。垂头雨后犹倾国,点额风前欲唤人。

龙脑薰成香世界,蝶翎逗落锦埃尘。春光得我方能丽,笑杀凡花号丽春。

摘芳词·莺声寂太平时

宋一鸿

良夜迢迢低玉绳,望双星。罗衣偷卸若为情,细叮咛。

拗住银钩红烛背,悄无声。是何意态意怦怦。问卿卿。

晏坐信笔二首 其一

陈振家

孤根悬绕托岩屏,寸土得生真福庭。未敢恃才轻命数,岂将俗理诘苍冥。

溪山久处有清气,人事多争损性灵。自落天涯无挂碍,吟魂欲共远峰青。